在X省名人联合会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围绕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动员学习和深入交流,这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这既是我们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响应,也是推动我们名人联合会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契机。作为X省名人联合会的一员,我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和自己实际情况,谈几点思考和感悟,与大家共勉。一、学习八项规定:从“政治答卷”中读懂初心使命。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已逾十年了,但它的政治分量和时代价值始终如一。为什么说八项规定是“改变中国的政治承诺”?从历史维度看,党的十八大后,面对“四风”问题积弊,习近平总书记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魄力,从一顿饭、一杯酒、一张贺卡抓起,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果。从现实维度看,八项规定是全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基因密码”。当前,社会团体在参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助力全省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但也仍存在“躺平式”应付、“走秀式”调研等方方面面的不足和问题,本质上是宗旨意识淡化的表现,实际上也是讲不讲政治的体现。中央反复强调深化八项规定学习,就是要我们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优良作风筑牢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学习八项规定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常学常新的“政治体检”。我们每名党员都要扪心自问:是否在服务社会、助力全省发展时还存在“官气”“骄气”?是否在履职尽责中仍有形式主义“新变种”?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对标对表,才能答好这份“初心答卷”。二、践行八项规定:在“问题倒逼”中锤炼过硬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结合我们名联会的实际,我认为要聚焦三个关键环节:1.从“纸面”到“地面”,破解“落实温差”。近年来,我们通过精简会议、规范调研等措施改进了作风但仍有改进空间。例如,下基层调研时,我们提前“踩点”设计路线,导致群众反映的问题被“过滤”。这警示我们:要想“身入”更要“心入”,必须杜绝“盆景式”调研,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真正听到老百姓的“掏心窝话”。2.从“被动”到“主动”,根治“躺平顽疾”。也有些同志认为社会团体“无权无势”,作风建设“与己无关”。这种思想也极其危险!作风问题无小事,越是贴近群众,越需严字当头。在今后还要必须将八项规定纳入新入职人员培训必修课,建立“负面清单”预警机制,从思想源头拧紧“总开关”。3.从“治标”到“治本”,构建“长效防线”。作风建设不能“头痛医头”。比如,我们曾要求精简文件开会多,发文繁仍然是社会顽疾。对此,我们既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更要强化“制度敬畏”,对踩“红线”者严肃问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三、深化八项规定:以“行动自觉”服务发展大局。社会团体的生命力在于服务社会、助力发展。如何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效?我有三点建议:1.当好“连心桥”,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作风。把社会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作风的“金标准”。一些看似小事,却让群众感受到“八项规定就在身边”。我们也要在服务社会助力全省发展中多些“实招硬招”,少些“表格台账”,真正把好作风转化为惠民生的“温度”2.争当“先锋队”,在攻坚克难中检验担当。当前,百年之大变局中,社会多变,民心游散,意识形态复杂,网络自媒体混杂作为全省有特别意义的名人联合会,要充分发挥协会的凝聚力,号召全体会员积极投入到学习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中,发挥每个名人会员的正能量、影响力,展示每个人的名人效应。3.打造“清廉体”,在文化浸润中厚植根基。作风建设既要靠制度约束,也要靠文化滋养。靠自觉自醒更要靠理论浸润,政治筑基,靠关心国家大事,靠融入社会发挥力量。让崇廉尚俭成为社会团体的鲜明底色。总之,八项规定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不是“高线要求”,而是“底线标准”。让我们以此次动员会为起点,既做“学习者”更做“行动派”,既当“监督员”更当“示范者”,让八项规定精神在名联会落地生根,为助力X发展注入更强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