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主题教育 林秘书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个融入”推动非遗力量赋能乡村振兴.docVIP专享VIP免费

“四个融入”推动非遗力量赋能乡村振兴.doc_第1页
“四个融入”推动非遗力量赋能乡村振兴.doc_第2页
“四个融入”推动非遗力量赋能乡村振兴.doc_第3页
山东济宁曲阜市:“四个融入”推动非遗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济宁市曲阜市是鲁国故都、孔子故里,是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一直以来,曲阜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坚持做到“四个融入”,即“非遗融入乡村人才振兴”“非遗融入乡村产业振兴”“非遗融入乡村文明创建”“非遗融入乡村基层治理”,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勃勃生机。一是坚持做好“非遗融入乡村人才振兴”文章。实施传统手艺振兴工程。成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培养非遗传承人。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王树宝荣获2021年度省十大模范非遗传承人,“孔府品牌”系列荣获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目前,曲阜市已有《祭孔大典》等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名,省级及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9个、传承人27名,形成非遗传承人梯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储备。二是坚持做好“非遗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文章。实施“非遗工坊”建设工程,培育10家济宁市级、36家曲阜市级非遗工坊。三孔文旅、孔府印阁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单。孔府楷雕、孔府印阁等“非遗工坊”年产值过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汉风艺术公司在乡村义务开展“线编”制作技艺培训,形成产品研发、推广、销售服务链条,村民日均收入稳定在150元左右。把非遗工坊纳入“庭院经济”,开发乡村特色旅游产品,使“微经济”“方寸地”变成乡村经济“致富园”。三是坚持做好“非遗融入乡村文明创建”文章。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以“让年更有年味、让节更有礼节”为主题的春节礼仪、以“慎终追远、厚德载物”为主题的云端清明、以“品味端午、传承文明”为主题的粽享端午、以“中秋月明、阖家团圆”为主题的礼在中秋、以“九九重阳、亲情久久”为主题的情暖重阳等活动,在乡村文明实践中心常态展演,让传统节日历久弥新。春节礼仪经验做法受到中宣部肯定推介。开展移风易俗文明传承活动,在传承保护非遗项目《孔府婚俗》的基础上,在乡村与时俱进推出新中式婚礼。尼山论坛期间,展演活动受到中外嘉宾一致肯定。倡导“孝养礼葬”,以礼化人、成风化俗,美德健康新生活在孔子故里已蔚然成风。四是坚持做好“非遗融入乡村基层治理”文章。实施“非遗六进”工程,在村居、社区、学校、机关、企业、重点场所六大领域打造一批66个示范点,将非遗以可触、可观、可感、可忆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全环境立德树人、全天候以文化人的氛围。31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儒学讲堂,打造了夫子洞村、鲁源新村等非遗展示样板街区,形成一批集非遗展演、文化交流、文明体验于一体的“会客厅”。非遗进课堂、进乡村“复兴少年宫”深入开展。武家村获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鲁城街道、息陬镇获评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乡村治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