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城市住宅小区电动车管理难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电动车是新能源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操作简单、低污染、低能耗等特性,上市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据统计,目前我国电动车市场保有量已超过xx亿辆,且仍以每年xx%的增速快速增加,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用户在小区内私拉电线为电动车充电、占用楼道等现象屡禁不止,既影响小区整体环境,又对小区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一、存在问题一是安全事故频发。全民安全意识淡薄,“时时讲安全、处处提安全”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加之电动车没有明确要求驾驶人必须具备驾驶证,大多数人缺乏相关驾驶技能和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常识,极易引发道路安全事故。据统计年报显示,xx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驾驶电动车导致死亡人数达xx人,受伤人数达xx人,其中电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占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xx%以上。同时,因电动车车体大部分属于易燃可燃材料,部分车主擅自改装电动车的动力电源、私拉乱接电源线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频发。据统计,近年来,在发生的火灾中,近一半是因电气原因引发的,其中由电动车引发的火灾占的比重最大,占到火灾总量的xx%。二是配套设施欠缺。由于历史原因,一些老旧小区在建设之初,主要以解决居民住、行为主,小区地面只规划建设了部分机动车停车场;新建小区在规划设计时,也着重考虑了地下大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没有配套建设电动车车棚和电动车集中充电点。但随着近年来电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多,由于缺乏停放和充电设施,小区内电动车乱停乱放和随意充电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将电动车放在家中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地方,私拉电线进行充电,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多地出台禁止电动车进入楼道的措施、不允许入户充电,但由于停放场地和充电设施的匮乏,使此类现场屡禁不止。三是规范管理困难。电动车属于典型的无牌、无证、无保险的“三无”产品。从生产、出厂、销售到上路,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办法,导致管理乱象丛生,无牌照现象普遍,缺乏保险缴纳意识,缺乏相关交通管理细则。加之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和各部门间的权责不明确等原因对电动车的管理困难重重,显得势单力薄,不能形成打击合力。同时,由于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缺乏相关管理细则和事故认定标准以及合法的登记手续、牌照和保险,往往调处难度大,更为严重的是,一旦肇事者逃逸,对肇事车辆也难以追查,受害人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赔偿保障,不仅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二、对策建议一是未雨绸缪,超前规划。规划部门、图审机构在新建或改扩建住宅小区时,着重对是否合理配建电动车充电设施和电动车车棚进行严格审核,并纳入整体工程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范畴。物业服务企业要制定严格的电动车存放、充电管理规定,对电动车进行集中存放、集中管理,对电动车充电设施及配置的消防器材进行统一维护。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采取市场化运行模式,在老旧小区或电动车集中停放点新建智能共享充电设施,实行统一付费管理。鼓励高层民用建筑推广应用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手段对电气、燃气消防安全和消防设施运行等进行监控和预警。二是强化宣传,合理引导。公安消防部门可通过消防宣传进社区活动,以讲座、海报、案例、警示片等多种形式,为群众面对面讲解电动车违规存放、违规充电的危险性,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引导居民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购买、使用符合标准的电动车,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切实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各物业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小区内公告栏、电子显示屏等,宣传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占用楼梯间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增强广大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整合联动,完善监管。突出部门联合执法的震慑作用督促物业、小区管理单位加强防火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小区楼梯间、楼道、安全出口等区域违规停放电动车及充电行为,引导居民规范有序停放电动车。对没有物业服务企业或者主管单位的“三无”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