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七天”工作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辖9个镇、9个社区、136个行政村、10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93万人。随着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2013年,高台县黑泉乡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有效激发了人民调解员和民间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融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为一体,构建了一个以乡村为主,依靠群众依靠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2020年的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3%。一、明确层级时限,纠纷及时调解近年来,高台县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各镇、村逐步形成了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行业调委会、个人调解室和调解小组为支撑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实施逐级限时调解。第一级,人民调解员和解。由村民海选、镇聘请的社区人民调解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首次调解,调解成功的结案上报,调解不成功的上报村调解委员会。第二级,村委会劝解。在镇包村干部的指导下以村调解委员会为主,对上报的矛盾纠纷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第二次调解,调解不成功的以矛盾纠纷移交表、民情报告单的形式及时上报镇司法所。第三级,司法调解。由镇司法所和包村干部对上报的矛盾纠纷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第3次调解,经过调解仍然不成功的由镇司法所上报镇综治中心。第四级镇政府化解。由镇综治中心召开专门会议对上报的矛盾纠纷进行专题研究,制订可行调解方案,组成由镇领导、相关职能单位和人员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小组,整合资源和力量调解,或实行“一庭三所”联动(基层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情理法诉”等多元调解模式,在2个工作日内对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有效化解二、落实四项机制,规范运行体系高台县通过建立四项机制,有效激发民间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融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为一体,构建了以乡村为主,依靠群众、依靠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一)建立排查报告机制充分利用已有的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发动全县1155名网格员和5000名联户长参与排查预判,发挥他们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配合镇、村、社三级干部每周集中排查一次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调解,调解不成功的,填写“两表一单”(登记表、报告表、民情报告单)逐级上报交办。借力“互联网+”,提高纠纷上报效率。(二)建立联动调解机制一般矛盾纠纷由村调解委员会和社区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充分发挥“一约三会”和“五老人员”的作用。重大矛盾纠纷由镇综治中心联合司法与人民调解员合力调解。久调不决的矛盾纠纷通过“一庭三所”联动方式调处实行矛盾纠纷联查、联调、联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2017年以来,全县“三调联动”调处案件376件。(三)建立包案调处机制从镇到村,将每起纠纷调处责任落实到人,村干部、党小组长、网格员、联户长积极参与,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矛盾纠纷有机化解,群众权益有效保障。(四)建立工作奖惩机制高台县落实矛盾纠纷调解责任制,制定《高台县矛盾纠纷“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考核办法(试行)》,每年对社区人民调解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镇综治中心四级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实行月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严格兑现奖惩。对未经调处擅自向上移交的和调解不力的采取通报批评、扣除责任书相应的分值,对优秀调解员给予表彰奖励。通过严格奖惩,化解效率有效提升。三、加强基础保障,夯实治理根基在推进“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中,高台县着重筑牢乡村治理根基,培养乡村纠纷调处中坚力量,打造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平台,确保矛盾化解有力度、有温度。(一)建强调解队伍,提升调解质效高台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民调解员的选任更加科学合理,由“海选”发展为“选举+推荐”方式,同时结合村“两委”换届,选出公道正派、擅长调解和有社会威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