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和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部署,认真总结过去一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一、关于2022年重点工作进展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过去一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一)坚决以“五个第一”站位标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起点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展现全局性新高度。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要位置,第一站位、第一目标、第一时间、第一行动、第一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书记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重要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省委书记许勤48次作出批示,多次就水环境治理、森林生态保护等工作开展调研,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惠玲对抓好黑土地保护、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作出安排部署,副省长王刚履任伊始三次听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四个体系”统筹推动落实,省市县三级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同向发力,各级党委政府坚决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要求,形成层层有部署、层层抓落实、层层见实效的工作格局。(二)坚决以“四个价值”担当作为狠抓环境污染治理,挑重担破难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新改善。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不断提升青山绿水“颜值”中,体现个人价值、处室价值、战线价值、厅局价值。2022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95.9%,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同比上升14.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三,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历史上首次全部达到Ⅲ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我省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级。狠抓重污染天气治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四治法”,严格管控秸秆露天焚烧,党的二十大期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100%;深入推进全省散煤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87台,重点地区完成散煤削减替代106.1万吨。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鹤岗市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5%,七台河市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狠抓水环境质量改善。落实“5657治水法”,开展水质提升“百日攻坚战”,实施“三图五字法”工作路径,整治入河排污口12016个,定期组织“回头看”核查,发布典型案例曝光警示;推动9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推进劣Ⅴ类水体“一河一策”综合治理,安肇新河、肇兰新河退出劣Ⅴ类,少陵河稳定消劣,蜚克图河、鹤立河水质改善为Ⅳ类。牡丹江市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狠抓土壤污染防治。坚持“1234保净土”,排查涉镉等重金属企业81家、涉重金属矿区60家,完成214个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双源”清单3969家,在全国率先完成傍河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试点划分;新增完成337个行政村环境整治、16条国控清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36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6.3%。绥化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狠抓自然生态保护监管。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整改完成“四类重点”问题点位367个,整改完成率98.7%;牵头组建省生物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