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升企业碳循环核心能力的实现路径2022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早在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对“十四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该《方案》为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企业碳循环能力构建不仅被纳入了生态文明整体建设布局中,同时加强体系建设、构建碳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战略机制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第一,认知方面存在偏差。“双碳”目标、“3060”时间表对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宏观约束和明确导向,但由于缺乏目标建设机制以及在企业各个层级不能形成较为明确的量化目标,导致企业在生产、营销、服务以及战略转型方面,对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存在偏差。企业碳减排部门虽然拥有“双碳”的专业人才,但因不具备整体认知环境,碳减排目标的量化在企业层面得不到有效普及,在认知方面也缺乏科学引导。第二,培养手段难以起到科学调节碳排放的作用。碳循环经济是在宏观经济影响下对企业微观环境的多向调节,由于地方政府对企业碳减排没有硬性要求,从而在制度规范上无法达到最优效果,政策落地也仅是满足了政策要求,尚未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目标激励机制形成有效影响。由于培养手段难以起到科学的调节作用,因此也导致企业在碳循环核心能力层面,不能实现有效的目标管理。第三,培养机制与企业战略协同效应不明显。在传统培养层面上,企业较为注重盈利水平、营销水平和管理绩效等方面的提升,培养模式和力度也较为显著,对于制约生产的碳减排,企业目前虽不抵触,但对员工培养往往流于表面,导致碳循环核心能力培养在企业运营中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第四,培养目标方面对循环能力提升培养不够重视和主动。由于企业在“双碳”目标培养方面侧重碳减排能力提升,对于“双碳”目标战略下循环能力提升培养不够重视和主动,仅从认知方面、框架构建方面、策略的适当性方面做了一定的培养。至于技术能力和相应的环境影响等要素,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双碳”目标还未能形成有效协同。碳循环经济作为引导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双碳”能力培养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因此,应充分认识提升企业基于碳循环经济下的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并在当前企业的战略层面做好相应调整。一方面,生态经济主张企业要以环境效益为重,加速产业转型和战略转型,从战略、制度、绩效和管理等多个维度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第一,注重生态战略的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战略不仅要关注企业生态经济运行能力,更应当在战略层面把握生态经济与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多元契合。企业既要把生态理念作为碳循环经济的落脚点,也要将其作为提升核心能力的重中之重,将碳循环核心能力的目标和持续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同时,在生态经济影响下,企业核心能力朝节能减碳方向培养,并以其生态发展的战略优势,将生态经济、企业战略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融会贯通,全面拓宽企业碳循环核心能力的实现路径。第二,注重碳循环目标下的制度规范。由于“双碳”目标涉及宏观政策层面,在实施“双碳”循环模式的背景下,企业要以政策为依托,拓展能力建设,将制度管理和战略目标演变为企业的动态化管理内涵。同时,碳循环经济的核心能力还应将“双碳”目标与市场需求、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深度结合。第三,注重提升碳循环下的绩效管理能力。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机制,应将碳减排的目标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中。但是从当前情况看,不少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适应性与当前企业的绩效管理策略还存在一定差距。碳减排是企业核心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