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体会文章】浅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升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高校青年学生利用自媒体接收与传播信息、与他人建构关系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复杂多变、良莠不齐的互联网环境中,人人都是信息源,信息可控度低,存在海量的网络信息无序化传播。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理念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由于其发生突然性、广泛关注性、连锁演化性、事态发展不确定性的特点,内生性与外源性的舆情风险同时存在,由此产生的网络意识形态问题愈加显性化、尖锐化、复杂化。因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探索在公共突发事件中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提升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是要提升“主体效能”,强化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大学生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取决于高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引导。要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守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主战场,首当其冲的是要强化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培养出既能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又能具备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业务能力精、网络水平高的网络思政教育“主力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网络素养,顺应网络世界新变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专业能力,通过转发、点赞、评论等方式传递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积极引导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走向,牢牢把握、不断强化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做好“信息加工者”和“信息传播者”,真正成为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意见领袖”,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切实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支持。二是要创新“内容输出”,加快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审美渗透”。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期间非理性化情绪激增的高校大学生,要确保网络内容的正确价值导向,就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吸收精华进行内容创新与输出,还要将娱乐需求的满足同引领健康娱乐心态结合起来,推动高校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娱乐审美观,让娱乐功能与教化功能同频共振。要围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点、重点内容,结合公共突发事件期间的社会新闻热点,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及认知特点为导向,通过图文并茂、视听同步等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方式,积极创新大学生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容输出,打造一批外观有颜值、内容有美感的网络文化产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娱乐的引领示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视觉冲击力、情境震撼力和话语感染力,助力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渗透”,在网络空间传播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的新理念、新内容,“泛娱乐化”才会不攻自破,进而避免不良社会思潮耦合娱乐传播而威胁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三是要构建“价值灯塔”,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在公共突发事件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多元价值观冲突和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想要把牢主流意识形态之舵,就要构建“价值灯塔”,抢占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话语权。利用大数据、深度学习、云计算等技术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的审视、监管机制,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教育的预见性,及时通过技术手段切断、削弱反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在高校网络空间的传播途径,放大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能级,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例如,在疫情期间,精准掌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舆论动向,及时答疑解惑,确保信息透明、准确、公开,提升价值引领的针对性;精准识别高校大学生兴趣热点,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表达需要,深入浅出地讲好抗“疫”一线的生动故事,提升价值引领的吸引力发挥网络空间中正面意见领袖的模范效应,策划网络主题内容创作和正向宣传,提升价值引领的影响力。四是要完善“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