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XX县工商联紧扣“两个健康”主题,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不断完善常态化联系服务非公企业制度,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打造践行“亲清”政商关系,持续畅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一、维权服务在“一线”,实现从“上访问政”到“下沉问需”。为解决维权服务工作知晓度不高,效果不佳的问题,工商联转变工作思路,在畅通五位一体“上访”的基础上,主动下访“问需”,让维权调解和法律援助变“被动”为“主动”。一是服务对接在一线。制定出台了《XX县工商联(总工会)第十五届执委会分组工作方案》,安排班子成员挂点各商会和执(常)委,围绕民营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累计走访企业100余次,开展企业家座谈20多次,广泛听取民企心声、收集意见建议,梳理走访调研收集的50多条意见建议,对符合维权中心受理的及时转办相关部门,同时针对企业一些疑难问题或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等,通过提案的方式提交政府解决。二是调解护航在一线。以“党建+”为抓手,建立商会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制度,安排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至两个商会,指导商会开展会员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并探索在各商会建立“商会调解专班”或设立“党员调解先锋岗”,发挥商会熟悉商事规律优势、调解高效便捷优势,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将矛盾消灭在源头。三是法律援助在一线。XX县司法局公益律师团队、检察院司法工作人员力量,联合司法、检察开展法律服务进商企活动,对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民营企业诉求提供法律意见,推动诉求合理合法解决。截止目前,累计服务企业17家,提供法治体检17家次,排查企业风险1个。二、普法宣传在“一线”,实现从“部门候诊”到“上门问诊”。针对非公经济人士缺乏法律意识、不善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现状,工商联坚持送法律知识进商企,联合涉企部门下沉服务,并引导企业家到司法机关参观学习,为企业送上了丰富实用的“法律大餐”。一是启航“法律知识进商企”。紧扣中小微企业所盼所需,推动法治、政策宣讲进商企,举办解读《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放型经济意见》等讲座,发放普法惠企读本500余册,告知民营企业维权渠道、诉求办理流程,引导民营企业家重合同、守信用、遵法规、敢维权。二是扬帆“政企直通车”。与公检法司和税务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投诉转送、诉调对接等多项联系协调机制,明确以工商联组织为依托建立“政企直通车”,与检察院联合打造了“区企业检察联♘系点”,与法院联合筹备建设“区法务站”,推动司法行♘政部门关口下沉基层企业、服务外延。此外,联合地方金融机构召开政银企沟通会,收集融资需求12条,为4家会员企业制定了个性化融资方案,帮助企业成功融资300多万元,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三是乘风“民企政法机关行”。组织商会民营企业XX县法XX县检察院,旁听涉企案件庭审,参观警示基地,了解部门职能。联合检察院共同举办“检察护航民企发展”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让企业家更加熟悉检察院职能职责,更加了解司法机关运行程序,更好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XX县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座谈会,法院领导通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进一步促进司法部门服务和保XX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三、跟踪问效在一线,实现从“工商联独唱”到“部门合奏”。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见成效,工商联提升服务理念XX县XX县政府借势,向司法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借力,共同打造多元化服务非公经济的新格局。一是部门联动,依法研判诉求。根据工商联与检察院联系协调机制要XX县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加强与检察院非公企业维权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对接,对企业反映的较复杂诉求共同会商、分析研判,属于检察院负责的产权纠纷、行政案件判决和裁定申诉等涉法涉诉类由非公维权服务中心以“情况反映函”或“意见书”的形式将企业诉求转交给检察院,加强对非公企业的保护,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平安稳定氛围。二是联合测评,优化营商环境。依托省市营商环境企业评价工作,工商联作为牵头部门,与全县涉营商环境评价42个部门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