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挂职干部代表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大家好!我是市住建局工程管理科科长**,前年3月至今年2月挂职任**区住建局副局长。今天站在这里,看着台下年轻的挂职战友们,想起去年此刻,我也是带着“赶考”的心情奔赴基层。挂职这一年,我在老旧小区的屋檐下倾听过万家灯火的故事,在项目工地的扬尘里丈量过城市更新的温度,在群众信访的窗口前感受过民生诉求的分量。今天,我想用四个“坐标”,与大家分享这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挂职岁月。一、以“人民至上”为初心坐标,在基层烟火中校准住建人的价值航向住建工作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系着“民之小事”。挂职伊始,我分管老旧小区改造,第一次走进**社区,78岁的**老人拽着我的手说:“**,我们这楼外墙开裂漏雨,楼梯灯坏了三年,能不能先给我们修?”老人布满老茧的手,让我想起自己住在老城区的母亲。那天晚上,我带着科室同志爬了5栋楼,摸黑数了xx处破损路灯,记下xx户漏雨家庭的门牌号。理论的温度,在于把“政策文本”翻译成“生活剧本”。我们创新“1357”改造工作法——x个核心(居民意愿)、3轮公示(方案、预算、验收)、5方共议(社区、业委会、施工方、监理、居民代表)、7天接访(每周三现场办公)。**社区改造时,有位**坚持要保留旧窗台的水泥花池,说那是老伴生前种月季的地方。我们专门调整设计,在花池旁加装护栏,竣工那天,王师傅捧着刚开的月季花塞给我:“这比换新房还暖人心!”一年来,我们推动全区xx个老旧小区、xxxx户居民实现“住有优居”,群众满意度从xx%提升到xx%。这些数字背后,是住建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初心践行。正如总书记所讲:“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挂职不是镀金,而是要把“人民至上”的理念,刻进每一块红砖、每一米管道、每一盏路灯里。二、以“攻坚破难”为实践坐标,在基层熔炉中锻造住建人的硬核本领住建领域是矛盾的“交汇点”,拆迁补偿、工程质量、扬尘治理……挂职期间,我经历了三次“大考”。第一次是**片区拆迁,xx户居民因补偿标准争议僵持不下。我带着工作组在社区蹲了21天,白天走访老党员、老教师,晚上开“坝坝会”算“明白账”,甚至跟着拆迁户**去菜市场卖了两天菜,听他倒“拆迁影响生计”的苦水。最终,我们创新“原址置换+就业帮扶”模式,不仅按期完成拆迁,还帮xx户居民对接了社区公益性岗位。本领的成长,在于把“热锅上的蚂蚁”变成“热锅上的勋章”。去年汛期,**保障房项目因地质问题停工,xxx多户拆迁群众等着入住。我带着技术团队吃住在工地,连续48小时监测土层数据,协调设计单位3天内拿出优化方案。当第一户居民搬进新家时,8岁的小女孩在墙上画了幅“彩虹房子”送给我们——这就是基层最朴素的褒奖。挂职期间,我牵头化解历史遗留问题x个,推动x个“半拉子”工程复工,创新“工地开放日”“质量追溯码”等监管机制。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住建干部的本领,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而是在拆违治乱中磨砺出来的,在项目攻坚中锤炼出来的,在矛盾化解中增长出来的。三、以“自我革命”为成长坐标,在基层天地中厚植住建人的为民情怀挂职最珍贵的收获,是学会了“用群众的语言讲政策,用群众的办法解难题”。记得第一次参加社区议事会,我准备了厚厚的PPT讲“海绵城市”,结果老大爷们听得直打瞌睡。后来,社区书记教我:“要说‘下雨不积水、冬天不结冰’,比‘LID低影响开发’管用。”这句话让我脸红,更让我清醒:脱离群众的“专业术语”,不过是自说自话的“空中楼阁”。情怀的厚度,在于把“衙门作风”变成“胡同作风”。我在挂职日记里写过:“脚底板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去年冬天,为解决老旧小区供暖问题,我跟着供热公司师傅钻了xx个检查井,手冻得握不住笔,却终于找到了管网堵塞的症结。当暖流冲进居民家里时,一位老大妈塞给我一双她织的毛线手套,说:“政府的干部,就是要像这手套,贴肉暖心。”这一年,我减掉了“机关气”,长出了“泥土香”;戒掉了“差不多”,练出了“过得硬”;放下了“官架子”,抱起了“百姓事”。挂职期满离开时,社区群众自发写了联名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