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首发经济要把握好三对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要求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首发经济主要是以开设首店,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的经济活动,涵盖了以“首发”为代表的产品首次研发、发布、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设立研发中心,再到首次设立企业总部等链式发展全过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消费市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供给完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首店的情况逐步升温,共开出82家首店,与2023年同期相比多开29家,同比增长53.7%,首发品牌积极布局,抢占市场先机,成为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发展首发经济必须把握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系统观念,科学研判经济发展态势,正确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首发经济的“守正”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人民群众对消费的需求,把发展首发经济的落脚点放在惠及全体人民上。同时,首发经济蕴含着新发展理念,是很多创新要素的集中体现,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涌现在市场经济中,带动形成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创新既要从思想认识上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不利于创新的陈旧思维,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也要通过市场化改革、产业模式重塑、生产经营管理优化等方式,拓宽首发经济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潜力、激活发展动能。同时,要聚焦首发经济中的微观创新,在产品产业端纳入创新元素,融入创新技术,丰富创新服务方式,满足不同消费者对首发产品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优质放心的首发产品,才能服务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当前,国内首发品牌以创新商业发展模式,融入创新管理要素,优化产业链集群建设,不断开发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首发产品,进而更好地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结合首发、首秀、首展等形式,创新文化服务消费的场景,提升文化消费的品质。同时,国内首发主体通过积极创新、引领潮流,吸引了全球品牌的多方关注,在提升本土品牌和我国市场的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消费空间,为提振消费信心注入生机活力。把握好“原创”与“引入”的关系。首发经济打造的品牌效应对首发产品影响深远,品牌能够带来溢价、产生增值,是产品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首发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否具有原创性是影响首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原创性品牌影响力打造是赋能经济发展的恒久动力,发展首发经济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支点,以引领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找准市场需求、立足自身优势、增强品牌吸引力,努力打造一流品牌。结合当前“国潮”消费,保护与传承好老字号品牌,在原创性、实用性的基础上提升首发产品的品牌创意性。同时,在原创的基础上汲取国际品牌文化的精髓,学习国际优秀品牌经验,借助全球品牌资源要素,更好地在国际市场上历练成长。通过产品引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事物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使首发品牌更具国际传播影响力,赢得全球市场、深化新业态的“首创”效应。此外,首发经济还要警惕“唯洋是举”、盲目崇拜西方潮流经济的做法。一些首店依赖于贴牌、模仿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甚至不乏鱼龙混杂的伪首店、商标店,缺乏对品牌“首发”内涵的挖掘使得原创性不强。这不仅影响商品的品牌建设,也不符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把握好“当下”与“长远”的关系。首发经济的核心在于“首”,但只注重“首”并不能支撑经济的长期稳定运行,只有“首发”优势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当前,我国多数城市都有自身的地标和名片,并不缺少首发品牌,但对首发经济的长远规划和持续良好运营还有待加强。有的企业盲目跟风,有的热衷搞短线经济,即便首店“一炮而红”,但因无法持续运转,首发优势“昙花一现”,难以从“网红”变“长虹”,对整个品牌造成不小影响。因此,首发经济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重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