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三难工业互联网是实现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支撑,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载体。我国企业总数中占比超过90%的中小企业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但较之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仍处在转型的初期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四方面难题。一是认识不足,参与意愿极低。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参差不齐,多数企业以人工生产为主,对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了解不深,重视不足,转型需求不迫切。如,抚州市目前有中小企业4.62万家、规上企业1356家,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1家。全市72%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有19%的企业处于应用践行阶段,达到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占比仅为11%。又如,景德镇乐平工业园区现有规上企业103家,仅有8家了解“工业互联网”概念,80%的企业比较陌生,尤其是当地中小陶企业认为尚未达到数字化转型应用条件,接入工业互联网需求不高。二是动力不够,市场培育不全。数字化改革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中小企业普遍看重眼前的营销和收益,转型的投入成本与回报判断难以把握,不敢轻易转型。如,景德镇市陶文旅集团基地入驻企业中有11%接入了云仓工业互联网平台,但是部分加入工业互联网的中小企业表示,在物流成本等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而且云仓对接繁琐,反而增加了成本15.6%,觉得还不如传统自主生产发货灵活。又如,东乡区围绕首位产业规划建设了“2+4+N”产业园,但平台刚起步,有的正在建设中,导致数字经济发展配套功能不够完善,制约了数字经济大项目高质量发展。三是供给不足,人才缺口较大。数字经济归根到底是人才经济,企业实施智能化赋能更需要专业人才。因为缺少人才、技术的指引,大部分企业在观望状态。如,我国信通院《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数字化核心技术人才缺口417万人,人才类型极不匹配。又如,2022年江西本地人才流失150万,流失率63.5%,高居全国榜首,导致专精特新企业“卡脖子”问题瓶颈凸显。浮梁县工业互联网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引进人才和培养面临困难,2023年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引回原籍在外人才13人,但还是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为此,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政策环境,落实奖励补贴、财税优惠、首台套采购等激励政策,让企业受惠精准、可持续地进行大分级分类指导。二是做好延链补链。引进大型企业,形成产业链中,建设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与链上中小企业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加强人才引育。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训体系,将更多资源向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倾斜,开展政策宣传,明确企业需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