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讲话精神研讨发言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指示要求,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作为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深远抉择,立足基层工作的重点难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辉煌篇章。一、坚持党建统领,提升政治引领力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党的建设是基层一切工作的统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增强党的政治功能,提升党建政治引领力,既是夯实党的基层执政根基、确保党的意志统一和实现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二、打造坚强阵地,提升基层组织力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事业永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把班子队伍建强了、把服务载体培优了,党的基层组织力才能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重任。其一,要着眼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长远角度去谋划,加大对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通过换届选举、严格选拔标准,切实把知识全面、素质优良、务实为民的优秀基层干部选出来,使其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大显身手。其二,要优化服务资源,结合基层实际,合理设置集党建工作站、党员会议室、议事厅等设施完善的活动场所,为党员教育打造优良阵地;要紧贴时代需求,与时俱进探索“党建+”模式,使组织建设更趋多元化。其三,要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建设集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为民服务大厅,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要落实便民利民服务政策,建立服务阵地清单,让党的声音直达基层,更好地听民意、解民忧。其四,要创新方法载体,坚持以品牌化、特色化为引领,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党建品牌评选活动,打造基层党建特色亮点,使基层党建活力竞相迸发;要注重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灵活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提升党员群众素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优势,搭建党群“连心桥”网络互动平台,加强党务公开和群众监督,在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中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三、加强作风锤炼,提升党员战斗力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事业成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亟需依靠特别能拼搏、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过硬作风去保障,亟需依靠勇担当、善作为、敢冲锋的党员干部队伍去落实。其一,基层条件最艰苦、工作最辛苦,党员干部要将其作为淬炼党性的“大熔炉”、作为个人成长的“练兵场”,积极到压力最大、任务最艰巨的工作岗位上去锻炼不畏艰难、不惧挑战、不怕苦累,努力练就百折不挠、坚不可摧的钢铁般意志,练就永不服输、勇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其二,危难时刻显身手、紧要关头挺在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和担当。在面临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考验时刻,党员干部要无惧无畏、挺身而出,以“偏向虎山行”的勇猛士气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打头阵、当先锋、冲在前,以实际行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在大考中锤炼本领,交出合格“答卷”。其三,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检验党员干部工作方法和能力能否获得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关键。党员干部要围绕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坦诚以待对群众、公平公正对群众、不厌其烦对群众、真情牵挂对群众、全力服务对群众,在做好群众工作中长才干、赢民心。四、突出实干为民,提升干群凝聚力“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党员干部能否取得群众信赖、获得群众赞许、赢得群众满意,关键看是否真正为群众埋头苦干实干,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干部要坚持“情”系基层、“身”入基层、“劲”用基层,以诚挚的情感、实干的成效,密切干群关系,提升干群凝聚力、向心力。其一,要倾情倾力为老百姓挥洒汗水,踊跃到园区建设、村庄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征地拆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