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38年机关老笔杆:为啥年度总结要有“几何思维”不论年中还是年末,很多单位无一例外要写年度总结,如同鸟之梳理羽毛、牛之反刍吐草,对一地一域、一岁一秋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深度整理,分析过去的成败得失、弄清经验教训,以固底板、补短板、扬长板、追样板,促进工作螺旋式上升。面对总结这一周期性、规范性很强的事务公文,面对纷繁复杂的各项事务,一些写作者感慨“写出来易写出彩难”。笔者在写作实践中感悟到,写好年度总结,要有“点线面体”几何思维。01抓住事件本质,围绕主题定基“点”所谓“点”,就是事件的聚焦点。要以时间为横轴,以事件为纵轴,用比较的方法,以俯视的眼光,对年度纷繁复杂的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梳理出事件的重点、亮点和特点。盯牢重点。年度总结要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工作的全貌,做到职能全覆盖、事件全扫描,既不能顾此失彼、遗珠弃璧,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装到篮里就是菜。没有重点就没有艺术,把重点拎出来,要“泼墨如云”;把次重点摆一下,要“惜墨如金”;把非重点淘汰掉,要“一墨不着”。但在写年度总结的实践中,常常不患道理不明,而患方法不通。判断重点,可运用“三看两所在”。“三看”:看定位,是否属于落实上级重大战略部署,是否属于年初重点安排,是否属于本单位主责主业;看操作,是否统筹相关单位齐抓共管,是否动员本单位一切资源持续奋战,是否实施重大改革创新;看影响,是否对全局工作中产生重要作用,是否推动本单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否对本单位当年甚至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带来奠基性、引领性价值。“两所在”:制约工作推进的瓶颈所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比如,某市委深改委下设14个工作推进小组,工作点多面广,2022年年度总结从打好“一体融合”改革“组合拳”、跑出便民惠企服务“加速度”、构筑公共资源交易“新平台”、汇聚实干争先赶考“向心力”四个方面展开,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区区3000字就形成了一份“简约而不简单”的总结。聚焦亮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作为全局中的个体,既要忠实履行自身的法定职责,又要在服务全局中发挥协同作用,工作千头万绪,效果也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年度总结要把最有光彩且引人注目的亮点事件总结出来。要把亮点找出来,可运用以下四种方法:横向比较法,就是与同区域、同领域的单位进行比较,是否属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转”的工作。考核评估法,是否属于在中央和地方、区域和领域年度考核中,分数居高、排位靠前的工作。体制夸赞法,是否属于上级批示肯定、点名表扬、大会表彰、评比获奖的工作。媒体亮相法,是否在内部简报、主流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报道的工作。比如,某市文旅局2022年总结的第一条,就是“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中篇弹词《红色摇篮》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大型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获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舞剧《运·河》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可谓亮点纷呈,煜煜生辉。当然,有些亮点还需要作者用敏锐的眼光去审视,用深思的大脑去挖掘,用别致的角度去提炼,也能产生“看似平常最奇崛”的效果。突出特点。特点类似于沸点和临界点,可联想成撬动地球的支点,那么不落平庸、不同凡响。写年度总结,应当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工作中有独创性的东西,写出“这一个”的特色,说好“地方话”;而对于那些年年可套、家家可用、处处可放的“普通话”,就要慎入总结之中。要抓住工作特色,也可运用“对比分析法”,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将今年与去年的工作进行纵比、自己与别人的工作进行横比,在目标定位、重点选择、措施运用、力度把握等方面有何不同?所取得的效果又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就是特色。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工作,不可能每年就是那么“三板斧”功夫,总会根据形势变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等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即使是同一项工作,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举措,会不断出现“新鲜点”。如果总是拿“老眼光”去看待现实中产生的“新鲜点”,就必然循环往复唱“四季歌”,特点表现不出来。比如,近几年来,产业链“链长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