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红枣产业保护与开发的汇报xx县被誉为“中国红枣之乡”,红枣是xx人的根,是枣乡人民的魂,传承、保护和开发“xx红枣”寄托着xx县历届领导和枣乡人民的深厚情怀,县委书记王辉高度重视并多次安排部署红枣保护与开发工作。一、xx红枣现状xx县大枣有千年种植历史,面积达40万亩,红枣曾是xx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大约2000年之后,新疆、甘肃等地大枣大批量进入内地,迅速占领干枣市场,内陆地区河南新郑、河北赞皇、沧州、山西太谷、临猗、陕西大荔及山东沾化,包括我们xx大枣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价格大幅下降,红枣经济效益下滑,群众管护积极性严重受挫,疯枣病蔓延,全县枣树面积骤减,现存枣树不足5万亩,红枣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二、保护与开发的意义1.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xx大枣俗称“扁核酸”,富含果酸、十八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014年,xx县林业局在全国范围筛选出10种优质枣,送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进行氨基酸的定量分析。检测结果显示:10个品种中,xx大枣扁核酸游氨基酸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生物活性化合物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含量均属最高,比其他品种高1倍以上,具有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等功效,对气血不足、肝炎、贫血、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败血症等均有疗效。此外,“扁核酸”所富含的环磷酸腺苷是有效的抗癌物质,对抑制癌细胞分裂速度有特殊的疗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健康理念的转型,保健品市场对“药枣”整体需求大幅扩容,“扁核酸”大枣作为药食同源佳品更是受到市场的热捧和青睐。目前,“扁核酸”大枣因产量大幅下滑,导致市场产品紧缺,其市场价格是周边红枣的2倍以上。随着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深度挖掘“扁核酸”药枣属性和传统文化内涵,将进一步扩大“扁核酸”市场需求,其经济效益上限很高。三、存在的主要问题xx大枣“扁核酸”种植模式为露地种植,管理比较粗放。之前,主要问题为:一是效益低。近20年来,大枣亩效益低于粮食、低于经济作物,甚至不如种植杨树效益好。二是病虫害严重。因枣树效益低,枣农对枣树疏于管理,病虫害加重、枣疯病蔓延,导致大量枣树死亡。三是枣农在枣林里栽种杨树或者其他果树导致枣树枯死。四是红枣深加工企业少,没有较大规模的深加工企业和比较知名的红枣深加工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小。凡此种种,导致恶性循环,挽救难度较大。四、近期调研工作2022年9月份以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磊,县领导杨楷旺带队先后赴山东省乐陵市、陕西省大荔县、山西省临猗县、河北沧州及漯河等地实地考察红枣种植与深加工,并多次深入一线召集县域内红枣加工企业老板、红枣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进行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我县红枣产业现状,对比红枣产业差距,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初步理出了保护与发展主要工作路径。五、主要工作思路初步确定工作思路为:“保护老枣林、引进新品种、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业化”。通过政策扶持和示范引领,带动红枣产业发展,确保红枣之乡美誉度。(一)保护老枣树。1.流转老枣树。鉴于当前枣疯病较为严重的现象,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认真甄别现有老枣树病害情况,对有保护价值,可以“抢救”的老枣树予以重点保护。流转给红枣合作社或者红枣种植大户,政府按照流转枣树情况给予补助。2.建设保护园。以六村乡千口村“千年古枣园”、xx镇“枣林观光公园”等地方为重点,挂牌保护,园内每棵老枣树上固定保护牌,标注编号、树龄、管护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实现“一片枣树、一方枣园,一颗枣树、一张标牌”。3.规范刨除老枣树。对枯死的老枣树及枣疯病严重的老枣树由农户写出申请,经乡、村两级审核同意申报林业中心备案,在林业中心人员监督下刨除。(二)栽植新枣树。1.露地种植模式。①品种:以种植“扁核酸”为主。扁核酸在xx种植历史悠久,适应性强、管理难度小、产量稳定、群众有管理经验便于接受。②模式:密植,每亩大约110-150棵。(密植可以尽早形成产量,产生效益。)③发展计划:从2023年开始,每年新植1000亩左右,对种植面积超30亩的园区实行奖补。④产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