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强化了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了机构编制法定化,巩固了党治国理政的组织基础,是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机构编制工作者,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要树立三个理念,把准工作方向。一是政治资源理念。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作为管好用好这一重要资源的机构编制部门,如何使紧缺的政治资源发挥推动工作的最大效应责任重大。去年以来,先后开展街道管理、综合执法、国防动员、开发区管理机构清理规范等重点领域改革,对农业农村、住建、交通、财政等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整优化,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和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快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体制机制保障。二是为民服务理念。《条例》明确机构编制工作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和组织保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机构编制部门职责所在。近年来牵头开展了“放管服”改革、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卫生健康等一系列重要改革,既推动了服务管理和资源下沉基层,又破解了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堵点,做到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三是法制法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条例》时强调,编制就是法制。我们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推进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充分发挥“三定”规定作用,在录(聘)用人员、配备干部、核拨人员经费时严格以机构编制为基本依据。第二,要强化三种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调整优化了编委领导体制,加强了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政治职责。机构编制部门要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机构编制工作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聚焦党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按照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机构编制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升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二是强化宗旨意识。机构编制部门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机构编制工作导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聚焦重大民生工程,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管理体制机制上的症结所在,在机构设置、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下一步,将在水利事业、文化旅游、应急管理、营商环境等民生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提升为民服务的效率效能,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向。三是强化底线意识。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其规模和结构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工作水平和执政效率,《条例》规定,地方党政机构设置实行限额管理。机构编制部门要强化底线思维,继续巩固控编减编成果,持续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切实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当前,要以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把调整优化职责、理顺职责关系与健全完善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加快实现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转变。完善机构编制同组织、人社、财政预算管理的共享信息平台和协调约束机制建设,内外联动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全面落实机构编制统筹调配和动态调整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第三,要提升三种能力,争创一流业绩。一是提升科学谋划的能力。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工作进行前瞻性思考,妥善处理严控机构编制与满足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坚持调研先行、谋划在前,做好顶层设计,对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坚持先试点再推广,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新特点,敢于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工作,以全新的观念谋划思路,以全新的方法推进落实,努力使各项工作都有新变化、新气象。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预计是今年工作重点。下一步,我们将迅速启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前期调研,为谋划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提升团结协作能力。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机构编制部门人虽少,但责任重,必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