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同志们: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聚焦“三农”领域,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等核心目标,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银行金融机构在“三农”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结合银行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一、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明确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新使命(一)文件释放的强烈信号和蕴含的战略意义。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强调以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抓好土地承包30年到期再延长30年的试点工作,推进宅基地入股合作盘活利用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完善利益分配关系。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将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新的机遇。在投融资机制创新方面,提出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入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这对我们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意味着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文件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摆在了国家安全的首位,并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从九个方面对巩固和发展粮食安全政策体系作出系统部署和安排。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银行在支持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积极对接粮食生产主体扩大产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融资需求,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金融力量。(二)银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银行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资金支持,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消费等多方面的融资需求。通过发放农业生产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户消费贷款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金融资源和专业优势,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和金融意识,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实现增收致富。同时,银行还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企业等合作,共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不断增长,为银行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农村产业的升级转型、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为银行拓展业务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同时,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财政部门通过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配套政策,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支持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发放。然而,银行在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用信息不完善,导致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二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成本较高,由于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分散,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不足,导致金融服务的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三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目前,农村金融产品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金融服务方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消费的多样化需求。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银行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二、结合银行工作实际,探索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一)加大信贷投...